WFU

2021-03-02

給醫學生關於念書及選科別的建議


我在醫學中心復健科當過復健科的教學負責人數年,要帶醫學系大六大七的學生以及PGY,也開過教學門診,以下這兩個問題是常遇到,但大部分的學生思慮不周的問題。


第一個問題「你們在學校時要考試時,是怎麼決定要如何準備考試的?」


以最重要的科別例如病理學為例,三種答案都有,原文書,共筆,還是念考古題就好!我問他們是誰給的建議,答案倒是很統一:問學長姐。

下一題我問「你們曉得學長姐的成績如何嗎?」滿有趣的是他們除了直屬學長姐,通常都不曉得學長姐的真正成績。

根據我的觀察,建議念原文書的,通常是班上偶爾會拿書卷獎的,基本上名次都有前10%。建議只念共筆的學長姐,範圍大約落在第20-80%左右,分布範圍比較廣。至於叫人看考古就好的學長姐,名次就落在全班的後段,大概60-100%名,包括需要重修的。所以記得要問成績最好的前10%的,你才有可靠的答案,當然,做不做得到又是個人自我考量,大學不是只有念書,社團的事務也是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,人際關係、溝通技巧、結識人脈、策辦活動的能力都不是純念書就可以學到的。

小結:若想得到中肯的建議,要先搞清楚你請教的學長姐是神是鬼?還是牛與蛇?


第二個問題「選科」


要先知道,問外科醫師為什麼不走內科,你一定會得到一堆他對內科系的壞話,反之亦然。

我的建議是,如果你心中想走內科,就去問那個答案問題兩眼會發光的內科醫師,每個人都有自己走特定科別的理由,你要確定的是他的理由是否也符合你的價值觀;當然,你也可以問他為什麼不走外科或其他科,也要思考他不選其他科的理由是否也是你在意的。

如果你想走外科,要先問總醫師或年輕主治醫師,因為總醫師最忙碌,睡眠最少,且對外科已經相當程度的認識,外科如果沒有熱情,沒有對技術的渴望或追求救命的成就感,是不可能忍受那種長時間睡眠剝奪的。

不要只問他們為什麼走內(外)科,也要問為什麼不走外(內)科。問愈多人愈好,你得到的答案愈多,也許就有一條會打中你,也可能會有一條炸到你。永遠記得,別人的理由始終是別人的,你需要的是找到那個打到你心坎裡的理由。


舉我自己選復健科為例


我認為的重要性,以興趣最重要、然後生活、成就感、收入,風險最後。
  • 興趣:最重要的理由,沒有興趣的科別再好賺錢,也千萬別選,沒有熱情是學不到東西的。大學的我喜歡現代舞、爵士舞跟國標舞,我就只是想要把專業跟興趣結合,拿到醫師執照後開始玩鐵人三項,後來的工作時只要遇到這些運動的病人,都很好聊,醫好了的成就感也特別強烈。
  • 生活:末來會有家庭小孩,你就必須考慮當到主治醫師的生活長什麼樣子?住院醫師的生活畢竟就3-7年,再累也會過去,所以主治醫師的生活型態才是你要在意的。內科跟外科下班後還是有會因住院病人狀況不好,你還是得回醫院。而急診下班就下班,不用擔心病人出狀況,但是到40,50歲,還是得跟別人一起輪大夜班,這樣的生活你可以接受嗎?
  • 成就感:外科系的成就感鐵定爆表第一名,所以不選擇外科的理由就是我高度近視不適合開刀,但我也考量生活品質與家人,我不選外科。
  • 收入:很多科別的收入都屌打復健科,所以我把收入放在第4點,也就是選科時,我覺薪水已經比一般人好,雖然輸給醫師的其他科別,但為了興趣,我可以接受。
  • 風險:外科內科婦產科兒科的風險就是被告,這個在10多年前是大問題,現在醫院都有合作的律師事務所,也有保險公司推醫糾險,加上也有很好大醫師在術前病情說明做得相當仔細,所以這點的重要性已逐漸減弱。不過風險再低,走上法庭還是件很累人的事,所以選科的熱情最好遠遠大於風險的考量,不然熱情被醫療糾紛磨損掉是件很悲慘的事情。


結論


問別人意見時,要先搞清楚你詢問的對象是不是此中高手?
選科別時,別人的理由都不該是你選擇的理由,但多問對方選這科不選擇那科的考量,多問幾位,一定會找到屬於你的理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