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-05-12

光站著就會痛的膝蓋痛:脂肪墊症候群

作者:許文彥醫師


常見的前側膝蓋痛包括①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、②髕骨肌腱病變,③股四頭肌肌腱病變,以及④脂肪墊症候群。前三個診斷通常在上下樓梯或蹲下站起來時容易痛,但站立不大會痛,但脂肪墊症候群比較特別,光是久站就會不舒服。膝蓋內的脂肪墊有3個,最常有症狀的是髕骨下脂肪墊,位於髕骨的下緣,英文是 Hoffa fat pad syndrome (下圖)。

功能:脂肪墊可以協助穩定髕骨的位置,以及在受傷後提供組織修復的細胞,它也含豐富的神經,因此也可能負責膝蓋的本體感覺及痛覺。人演化至今,還存在身體的組織都有它的功能,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它會痛就把它切光光,已經有研究發現,這個脂肪墊全切後幾個月,疼痛會復發且更難治療。



症狀


疼痛的位置在膝蓋前側,可以在髕骨的後方,或者是髕骨肌腱的位置。偶有髕骨股骨間的聲響。

主要症狀是伸直時痛,例如久站,或上樓梯時在膝蓋伸直的時間會痛,但坐久了也可能會痛。這跟研究發現脂肪墊在膝蓋彎曲<20度,及彎曲>100度時壓力最大,是相符合的。

疼痛的位置與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 很相似 (patello-femoral pain syndrome, PFPS;又名髕骨外翻或髕骨軟化症),但誘發症狀的情況卻不大一樣。

主要的差別在:脂肪墊症候群,可以在髕骨肌腱的內外側觸壓到明確的痛點,平地走路及久站膝蓋伸直時會痛,穿平底鞋 (無高跟) 較不舒服。而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,觸診時無明顯痛點,站立膝蓋伸直時不會痛,走上下坡及上下樓梯比較痛,穿高跟鞋比較不舒服。雖然有上述的區別,但是兩個疾病也可能同時存在。


病因及危險因子


  1. 創傷,例如跌倒時撞擊到膝蓋 
  2. 膝關節鏡手術時,器械的刺激造成發炎
  3. 過度使用:反覆上下樓梯、反覆坐下站起來,還有跳躍型的運動
  4. 蹲下站起的動作習慣以股四頭肌發力,不會使用臀肌,或臀肌無力
  5. 膝蓋過度伸直 (下圖)
  6. 股四頭肌較短或張力過高
  7. 臀肌或腿後肌無力
  8. 髕骨肌腱太短
  9. 鬆鬆人的體質 (hypermobility syndrome):全身多處關節過度鬆弛

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,膝蓋過度伸直是最主要的原因。前面有提到,膝蓋彎曲角度<20度時脂肪墊的壓力比較大,而膝蓋愈是伸直,壓力愈大。上述的第6-9點也是造成膝蓋過度伸直的原因。



診斷


理學檢查:用手托起病人的腳踝,讓膝蓋擺在過度伸直的狀態,去觸診髕骨肌腱兩邊的脂肪墊  (下圖),若在此過度伸直的摸起來特別痛,但彎曲時不大痛,則可以高度懷疑是脂肪墊症候群。請病人用力伸直膝蓋 (quadriceps set),若誘發疼痛也可以懷疑這個診斷。

Hoffa test:膝蓋伸直時,手指壓在髕骨肌腱兩側會痛。
(圖片來源: Sports Med 2012; 42 (1): 51-67)

影像:基本上病史及理學檢查就可以給予診斷,但仍可能需要X光或超音波檢查去排除其他疾病。若仍無法確定診斷時,可以排核磁共振去確定診斷,在核磁共振下,可以看到脂肪墊水腫及發炎 (下圖)。





打針:也可以打麻醉藥進脂肪墊,若打完立刻不痛,亦可以確定診斷。


治療


  1. 冰按摩:適用於急性發炎、或因撞擊引起之疼痛,急性疼痛時用冰按摩3分鐘,需要時可以重覆冰按摩。
  2. 注射類固醇及麻醉藥:約需1-3次治療,間隔4週。
  3. 注射酒精:別意外有這項治療,但目前的研究結果已不建議,因有較高的風險造成纖維化及鈣化。
  4. 貼紮:用肌貼將髕骨往上移,把髕骨上半部分往後壓,讓髕骨下半部分翹起,增加脂肪墊的空間。
  5. 穿足跟略高的鞋子,或放鞋跟墊,以減少膝蓋過度伸直。
  6. 伸展股四頭肌及前側髖關節,可改善膝蓋過度伸直。
  7. 運動治療:強化臀中肌、臀大肌、及股四頭肌,以減少股骨內旋,或髕骨外翻的程度。
  8. 減重:一方面體重下降膝蓋的負荷也會下降,一方面是減重同時,脂肪墊的體積也會縮小。
  9. 手術:部分切除脂肪墊,但千萬不可以全切除,前面說過,全切會疼痛更難以治療。

其中第5-7點的都是從生物力學的角度治療,也就是改善膝蓋過度伸直,或者改善髕骨外翻,以減少對脂肪墊的壓力及夾擠。


參考文獻


  1. Jarraya, Mohamed, et al. "MRI findings consistent with peripatellar fat pad impingement: how much related to patellofemoral maltracking?."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al Sciences 17.3 (2018): 195.
  2. Dragoo, Jason L., Christina Johnson, and Jenny McConnell. "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orders of the infrapatellar fat pad." Sports medicine 42.1 (2012): 51-67.
  3. Larbi, A., et al. "Hoffa's disease: A report on 5 cases."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imaging 95.11 (2014): 1079-1084.



w 提到...

醫生您好,我身邊有位朋友曾開過脂肪墊切除的手術,且疑似移除過多組織導致他兩年來持續疼痛不已,想請問目前實務上有什麼物理治療外比較適合的治療方式嗎?
(患者人在美國)

w 提到...

醫師您好,我身邊有位朋友兩年前進行了脂肪墊切除手術,且疑似移除過多組織造成術後疼痛不已,目前主要以物理治療來維持活動力,想請問是否有其他建議的治療/恢復方式呢?

許文彥 醫師 提到...

可以考慮再排一次核磁共振的檢查,看是否有其他的問題。以物理治療維持關節活動度及肌力是可以的,肌力如果不好練,可以考慮用血流限制的肌力訓練法。(blood flow restrictio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