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2-06-09

膝蓋後側的囊腫:貝克氏囊腫

作者:許文彥

症狀


膝蓋後側腫脹,可摸到一個圓形有彈性的腫塊,站直時較明顯,膝蓋彎曲時較不明顯,患者常抱怨後膝疼痛,蹲下會痛,用力伸直時也會痛。

有些人的囊腫較大,會壓迫血管或神經,造成小腿腫脹或麻木感。貝克氏囊腫若破裂,液體往下流到小腿的皮下組織及肌肉筋膜間,造成肌肉腫脹疼痛,外觀上看來有大片瘀血存在。


病因


後膝的的半膜肌及腓腸肌中間有一個滑液囊,這個滑液囊是與前側的膝關節相通的,任何原因造成膝蓋內積液,積液有可能被擠到後側,變成貝克氏囊腫 (Baker's Cyst)。

貝克氏囊腫很少單獨發生,患者常合併有退化性關節炎、半月板損傷,或類風濕關節炎。如果治療後又反覆復發,需要進一步檢查,尋找原因。


診斷


有經驗的醫師通常靠理學檢查就可以診斷出貝克氏囊腫,但仍建議安排超音波或核磁共振確定診斷,以及檢查是否有合併其他關節病變。前段提過,貝克氏囊腫很少單獨發生,影像檢查的最主要目的是尋找其他關節內病變,以及鑑別診斷,例如其他良性或惡性腫瘤、深層靜脈栓塞、半月板囊腫、腱鞘囊腫或膕動脈瘤。

超音波:可以在半膜肌及內側腓腸肌中間發現囊腫,並檢查是否有退化性關節炎,發炎性的關節內積水,或半月板損傷。以目前我待的診所,看診當下即可以超音波檢查,必要時以超音波輔助抽吸囊腫內的液體及注射藥物。

核磁共振:在半月板損傷及前後十字韌帶撕裂的診斷敏感度,優於超音波。不過因為昂貴且健保局會嚴格審查,通常初步治療效果後 (如抽水及注射類固醇),復發時才會安排核磁共振檢查。

超音波下的貝克氏囊腫,右圖橫切面可看見逗號形狀的囊腫。


治療


少部分人避免激烈運動,服用消炎止痛藥,囊腫會自行消失。

明顯疼痛的患者,建議超音波導引下抽取掉貝克氏囊腫內的液體,並注射類固醇於囊腫內。有研究發現,直接注射類固醇於貝克氏囊腫內,治療效果優於注射於膝關節內。

復發時,會先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是否有其他關節內的問題需要治療,例如半月板撕裂或關節軟骨損傷,需要同步治療才能降低貝克氏囊腫的復發。

目前的研究結果看來,關節鏡手術優於傳統開放性手術,手術的方式有囊腫切除、打通囊腫與膝關節相通的通道,或者是縫合關閉此通道,手術的細節應與骨科醫師討論。


參考文獻


Herman, Alyssa M., and John M. Marzo. "Popliteal cysts: a current review." Orthopedics 37.8 (2014): e678-e68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