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5-09-15

門診表114年9月起

114年9月27日 (六)  0900-1200 萬隆力康有門診
114年9月1日起,週三的萬隆力康門診取消,將改在汐止力康看診,請見下方表格
114年9月29日 (一)、10月6日 (一)、10月10日 (五)、10月24日 (五) 門診及復健休息唷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14年9月1日起



安德復復健專科診所 (地圖)
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81號1F/B2 
(02) 7729 2289
停車:松榮公園路邊停車格 (地圖)

汐止力康復健科診所 (地圖)
22185新北市汐止區新台五路一段93號3樓 (遠雄廣場大樓內 D棟3樓) 
(02) 2697 6711
停車:iFG遠雄廣場地下停車場B4 (地圖)

萬隆力康復健科診所 (地圖)
116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五段127號2樓 
(02) 8931 9799
停車:花木市場停車場 (地圖


2025-09-14

問題分三種:單純問題、兩難問題、棘手問題

人生面臨的問題可以分為三類
  1. 單純的問題
  2. 兩難的問題
  3. 棘手的問題

一、單純的問題


單純的問題有明確的方向,有明確的答案,可以科學驗證或邏輯思考一步一步解決的。

像是機械故障、外傷生病,都是單純問題。

單純問題不一定是簡單問題,它不一定容易達成,只是它的目標明確。

例如要考上理想大學、大學要畢業、要考執照或工作證照,方向很明確,雖然辛苦也不一定能完成目標,但前進的過程不需要質疑方向,認真努力就對了。

就像跑馬拉松,就是努力跑到終點,不需要懷疑。

公司要推出新產品,要企劃、要市場調查、技術部門把產品做好、行銷要打廣告…所有部門的目標一致,都朝同一個目標前進,也是單純的問題。


二、兩難的問題


成年以後,才發現,選擇題不再是挑出最好的答案,不是寫對或錯,或是好或壞。

問題變成是,兩個選項都很棒,不曉得該選哪一個;或兩個選項都很差,但你必須挑一個。

像是買房子,要挑位於市中心老舊小坪數昂貴上班10分鐘的,還是要挑郊區新成屋大坪數便宜上班1小時車程的?

這沒有對錯,只有取捨,而且別人的意見僅供參考,因為不同個性、不同成長背景與不同經濟能力做出的決定不會一樣。

這種問題沒有後悔藥,先選了A,但決定之後,也無法驗證當初選擇B會不會比較好!

兩難問題的選擇,要把好壞列出來,聽取多方意見,然後自行做出取捨。取捨之後,就向前進,別後悔。


三、棘手的問題


瑞特爾 (Horst Rittel) 與韋伯 (Melvin Webber) 在1973年首次提出「棘手問題」(wicked problem) 這個概念,他們將其定義為:一類無法以傳統方式明確定義、沒有絕對或唯一解方、且常伴隨複雜、充滿衝突與不確定性的社會性、規劃類難題。

大部分的政治問題都算是棘手問題,如果有以下十種特徵的幾項,即可歸類為棘手問題:

  1. 這個問題沒有清晰的定義,它不像數學題一樣有明確定義的前題與假設,甚至無法把問題講清楚。
  2. 它沒有明確的結束點,這問題永遠不會被終結,也沒有完美解方。例如環境汙染,沒辦法解決,只能一直努力改善。
  3. 解決辦法沒有對與錯,只有好與壞。而什麼是好,什麼是壞,只能自己判斷。
  4. 問題不會馬上解決,試了一次解法,沒有辦法快速看到成果,或不曉得有沒有用,也許還會出現意外。
  5. 每次的嘗試解決都是一次性不可重來,而且會對問題帶來長遠且難以逆轉的影響。
  6. 沒有明確的解決選項,問題太複雜,連有什麼解決方式都無法表列完整。
  7. 沒有先例可循,前人的經驗沒有太多參考價值。
  8. 這個問題可能是另一個更深的問題的症狀,它背後不只一個問題,問題們盤根錯節,互相影響,也可能沒有根本性的問題。
  9. 很多利益團體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,它們各別的解決方式及想達到的目標不一致。
  10. 決策者必須負起所有決策後產生的責任。

例如:

  1. 環保 vs 科技進步?

    科技的進步難免會造成汙染,不能極度環保放棄科技進步,也不可能追求高科技放任環境汙染,只能在中間尋求平衡,但平衡在哪裡?怎麼執行?涉及國家投資方向、法律、社經地位弱勢者是否有被照顧?

  2. 縮減貧富差距還是追求經濟成長?

    經濟成長可以提升整體國民所得,但如果分配不均,會讓富者愈富、窮者愈窮,會造成社會問題與階級對立;如果過度強調均分資源,則會降低創新和企業投資的誘因,富人移民,經濟成長變慢甚至倒退,可能達不到均富,而是達成了均貧。

  3. 學校霸凌

    霸凌不只發生在學生之間,也涉及家長與師長,也與與家庭背景、社會環境、學校制度有關。

    沒有萬無一失的解法;光靠懲罰或宣導很難根治,有些方法有效、有些卻可能讓情況更糟,需要努力溝通、持續調整和合作。

    各種解決辦法,例如增設輔導老師、教育活動、修改校規,都可能影響到學校氣氛、學生權益及家長觀感,每個方案都要平衡不同人的需求。

如何解決棘手問題?


解決方式通常要把集結所有利害關係人,表達各自的意見及解決方案,不是要說服所有人,而是讓彼此了解立場,集思廣義,最後再討論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折衷辦法。

過程幾乎不會出現能一步解決的解法,通常要逐步修正,邊做邊修改。